一目了然

ChineseCS 晚清天主教评论288字数 6520阅读21分44秒阅读模式

一目了然

 

宣统元年仲上春

海慈母堂印书馆

 

一目了然[1]目录

一目了然目录... 463

小引... 465

第一节 恭敬天主之因... 466

第二节 天地不自有... 466

第三节 人不能造天地... 467

第四节 天主造天地... 467

第五节 天主难见而可信... 467

第六节 天主惟一无二... 468

第七节 天主为人造物... 468

第八节 人当恭敬天主... 469

第九节 天主赋人灵魂... 469

第十节 托生之说不可信... 469

第十一节 人死灵魂受审判... 470

第十二节 天主操赏罚之权... 470

第十三节 人不能破狱超度... 471

第十四节 天堂地狱之境况... 472

第十五节 当从理而非从众... 472

第十六节 天教不敬假神... 472

第十七节 朝廷无权封神... 473

第十八节 天主以永福赏信徒... 473

第十九节 毋因规诫而不敬天主... 474

第二十节 规诫在《进教问答》... 474

第二十一节 供献非敬神... 474

第二十二节 毋以邪俗敬祖先... 475

小引

吾仍仰观於天,俯察於地,见四时行,万物生,而知天地人物,必有天主造之掌之。奈世人不求正道,妄信异端,不敬真主,反媚邪神,余甚悯焉。因作此书,设为问答,言简语俗,俾浅学者一目了然,亦得识认真主而虔诚钦崇。至文人通士,欲究至道渊源、圣教奥理,则有《盛世刍荛》、《真道自证》、《天主实义》等书可览焉。

 

崇道主人识

宣统元年闰二月

江南主教姚重准付梓

 

第一节 恭敬天主之因

有一个朋友,问新奉教人说:“我听见村里的人说,你进了天主教,恭敬天主。今问你恭敬天主,为甚么缘故?”

答曰:“朋友,我从前不知道天主是谁,故不恭敬。後来知道了,就进了教,恭敬他,为报他的恩。你该知道天主不是别的,实是造天地、神人、万物的真主宰。天主既是造万物的真主,世人不论大小贵贱,都该恭敬。那一个人,敢白用天主造的万物呢?既然不敢白用,必该恭敬恩主,并遵守他的诫命。人家儿女,还不该忘父母生养的恩,必该孝敬听命。难道说世人受了天主生成大恩,反不该恭敬么?况且天主是万民的大父母,世人若遵守其命,才算他的良民孝子。可望在世,得蒙保佑,死後得赏天堂永福。若有人不肯恭敬天主,就为忘恩的逆子,其罪至重,难逃严罚。由此明显进教恭敬天主,是我们众人最要紧最有益的事,这就是我恭敬天主的真缘故。”

第二节 天地不自有

又问:“天地有造他的么?”

答曰:“一座房屋,还不能自起,必要有匠人盖他,天地是大物件,难道说没有造他的么?比方有人把一石块儿抛上,石块儿必立就落下。今看这样大的日月,在天上悬转,总不落下,岂不明显天上有一个大主宰?命日月悬转,光照普世,不许他落下么?一块小石头,尚不能自己往上,必要从上落下;天上若无主宰,这样大这样重的日月,怎么能自己上升呢?怎么能在天上悬转数千年,至今不落下呢?再者昼夜长短,年年不错;月光初一小,十五大,月月一样;寒暑温和,按四时而行;草木生长,应节令而发;岂不明明指出来有个造天地万物的天主么?”

第三节 人不能造天地

又问:“今有许多人说,三皇治世,老君造天地。但我想这三皇老君,不过是古人,那里有这么大的能力,造高天大地,五谷百果,请你与我说明。”

答曰:“这天地不是古人造的,古人天地後,不在天地先。若说是古人造的,当初没有天地的时候,古人在那里住?五谷在那里种?百果在那里长?没有五谷百果,古人吃甚么?故明明的先有天地,然後有人,就不可说天地是古人造的。三皇治世,老君造天地,都是悖理的话。况且人造物件,必要四样,才可造成。第一要材料,第二要模样,第三要器具,第四要工夫。若说天地是古人造的,请问古人在那里取材料?照甚么模样,用甚么器具,费多少工夫,才造成的?且看天地这样大,日月这样明,万物这样多,就知道人的力量不能造他。

第四节 天主造天地

又问:“天地不是人造的,是谁造的?”

答曰:“天地未造前头,只有一个全能天主,其为纯神,无形无像,造化天地、神人、万物,不用材料,不劳心力,不用器具,不费工夫。他一命,就从无中造成天地万物,显其全能;又时时掌管所造的天地万物,显其全知;又时时保存爱养,显其全善。吾人无名称他,但因万物中至高者,是天;至尊者,是主。故以‘天主’二字称他,天主即是天地万物真主!”

第五节 天主难见而可信

又问:“天主是造天地万物的真主,我明白了。今问你,天主不许世上人看见他,为甚么?”

答曰:“尊贵人不轻易使卑贱人见他,故天地万物的大主,不许我们卑贱人见他,亦是情理。皇上不许百姓见他,因他是一国的主,其位尊高。难道说至高无上的天主,就该许世上的人见他么?若是百姓欲见皇上,先该立功,为国家办大事。皇上知道了,然後召他进朝,才许他见。世上的人,若要见天主,先该进教,修德立功。天主看他功德全备,才赏升天堂,见天主,永远享福。由此就知天主不许世上的人见他,於理甚合。又该想天主是无形无像的纯神,肉眼不能看见,但人见了天主造的天地万物,就该知道有一个造天地万物的天主。如有看见一座房屋,就知道前头必有盖造房屋的匠人。犹如今人见了尧舜孔孟留下的经书,那一个人不信古时实有其人?既然如此,人见了天主造的天地万物,那一个人不该承认有个造天地万物的真主呢?”

第六节 天主惟一无二

又问:“天地极广大,怎么说一个天主能掌管他?”

答曰:“天上只有一个日头,尚能光照天下万国,一个全能天主,难道说不能照管天地万物么?一家只有一家长,一国只有一君王,若家有二长,则家难齐;国有二王,则国必乱。假如天地有二主:一主要冬,一主要夏;一主要热,一主要冷;岂不乱么?今看四时运行,年年一样;五谷百果,按时发生;不错不乱。由此明知造生掌管天地万物的天主,惟一无二,必无疑了。”

第七节 天主为人造物

又问:“天主造化天地,为甚么?”

答曰:“天主造天,用日月星辰,为光照我们;造地,生五谷百果,为养育我们;生金银铜铁丝蔴等物,为我们使用。天主爱人如父母爱儿女一般,父母置备房屋田地,财货什物,交与儿女使用,儿女必要尽孝道亲爱父母。若是承受了父母的家产,不孝顺父母,即为逆子。我们上戴天主造的天,下踏天主造的地,享用天主造的五谷百果,必要感谢、爱慕、恭敬、天主,才算知恩报本的人。”

第八节 人当恭敬天主

又问:“我们学好行善就是了,何必进教恭敬天主?”

答曰:“我们人受了天主无穷的恩,理当感谢恩主,敢不恭敬么?不恭敬天主,凭他在人面算个好人,在天主台前,总是个忘恩的罪人,不免了受天主的严罚。请你想一想,我们人都是父母生的,父母也是祖宗生的,祖宗又是老祖宗生的,老祖宗也是老老祖宗生的。尽着往上数,直数到开天辟地的时候,头一个人是谁生的?必该说他不是父母生的,乃是天主造的。由此可见天主是造人类的恩主,若有一个人,不恭敬天主,这个人算忘了造生的恩。忘恩的人,还算得个学好行善的人么?比如一个人在外人面前,诚实谦和,也爱做善事,独不孝敬父母,就算不得好人。因忘了父母的恩,算个逆子。既然儿女还不许忘父母的恩,难道说世人倒能不恭敬天主。人类的大父母,有此理么?”

第九节 天主赋人灵魂

又问:“我们人各有亲生父母,怎么说天主又是人的父母?”

答曰:“我们人虽各有生身父母,但生人的权不在人。若生人的权在人,世间就没有绝嗣的了,还有少儿缺女的么?生人的权,若果在人,要生几个儿女就生几个儿女,还都要生聪明伶俐的。为何要生男偏生女,要生女偏生男,这是怎么样说呢?由此观之,生人的权,不在人而在天主。天主生人,造人肉身,又赋给一个灵魂。肉身有形有像,灵魂是无形无像的;肉身有死有坏,灵魂不死不灭。灵魂是肉身的主,能使肉身行动,能明道理,辨好歹,分善恶,识邪正。结合肉身,是活的;出离肉身,仍是活的。故身後必要受善恶的赏罚。”

第十节 托生之说不可信

又问:“我常听见有人说,人死了,还要托生。这句话,我也半信半疑,请问你,真有此事么?”

答曰:“托生之说,大不合理。若人托生,上辈祖宗父母必托生於後代子孙儿女。未丧良心的人,若信父母托生,就不敢嫁娶,也不敢责罚儿女,为何呢?男不敢娶妻,怕婚娶转生之先人;女亦不敢嫁夫,怕嫁与转生的父祖;父母亦不敢责罚儿女,怕子女是前辈祖宗爷娘转生的,世间还有这样悖理的事么?可见托生之说大坏世道,颠倒人伦。佛教说人要托生,岂不糊涂么?人不但不托生人,也不托生畜类。人若托生畜类,每吃兽肉,是吃祖宗父母的肉;穿皮衣,是穿祖宗父母的皮;骑策马驴,是乘骑祖宗父母、鞭策祖宗父母了,岂不是糊涂么?就是和尚口里说托生,他心里也不信。若他信托生,就不敢敲法鼓。因为鼓是牛皮做的,恐是他的祖先父母,变了牛、剥了皮、做了鼓,他还忍心拿大棒子打么?由此而论,那托生之说,不过是佛教胡言乱语,哄骗人,断不可信的。”

第十一节 人死灵魂受审判

又问:“我们人的灵魂,不死灭,不托生,肉身死了,灵魂往那里去呢?”

答曰:“我们人不论在教与不在教,死的时候,灵魂一出肉身,就到天主台前,听主审判一生的善恶。若人在世上认识天主,守天主的规诫,至死不变,这样人算是天主的良民孝子,天主赏他升天堂,享永福。若在世上不恭敬天主,不守天主教的规矩,算是个忘恩的逆子,免不得天主罚他下地狱,永远受苦。”

第十二节 天主操赏罚之权

又问:“你方才讲的这些道理,句句都是实理。使人听了,无不诚服。忽然讲起来人死後,该受赏罚。我从小听见人常说,‘只见活人受罪,不见死鬼戴枷。’今又听你说人有身後的赏罚,请将此事与我解明。”

答曰:“俗人迷了根本,不识有个天主掌管天地人物,妄言乱语实在可怜。我看人犯了国家的王法,收监受罪,百姓进了监牢,才看见犯人受罪。天主罚不守诫命的恶人,在地狱中永远受苦。世上的人,不到地狱,要见死过的恶人受苦,有此理么?俗人因没有见过地狱,不信恶人要受永苦,好像那愚人因没有见过监牢,就说犯王法的人不受罪,岂不可笑么?况且世间有多少事,人没有见过,虽然没有见过,亦不敢说没有其事。譬如有人没有见过自己的祖宗,亦没有见过当今的皇上,难道他敢说自己没有祖宗,当今没有皇上么?由此观之,世人虽然没有见过死人受罪,亦不可说身後没有赏罚。天主是至公至义,定要赏善人、罚恶人,故死後的赏罚,是一定有的。人虽没有见过,将来必不能脱免。我看朝廷严罚贪官,官府责罚恶民,父母亦责罚不孝子女。父母、官府、皇上,都施赏罚,难道说天主独不管善恶,不加赏罚么?岂有此理!”

第十三节 人不能破狱超度

又问:“为甚么父母死後,奉教人不请和尚道士念经超度,为父母打破地狱,送升天堂?”

答曰:“打破地狱的说,不合正理。俗语说善恶有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若和尚道士,能破地狱,送人升天堂,就没有善恶的报了。富贵人,不论善恶都能升天堂,贫穷人都该下地狱。一个富贵人在世,一生作恶,至死不改;死後他的子孙,化上几千钱,请和尚道士,拜了几次,念了几句,就能升天堂,罪恶在那里报?贫穷人死後,他的儿女,没有钱请和尚道士送升天堂,就不得出地狱,有此理么?总是和尚道士,不知道天堂地狱是甚么,妄说能打破地狱,送升天堂。开口就说,若有人给我们金银食物,此人死后,就升天堂,受快乐。就是下了地狱也不妨,只要请我们去念经拜忏,就把地狱打破了,送他去升天堂,享永福。许多的人,不问真假,就死心信他,实在迷了。地狱的门,和尚道士不得打开。我看朝廷设立监牢,不能轻易打开,救人出来;难道说天主设立的地狱,为罚恶人,倒许这些和尚道士,将地狱打破,救人出来升天堂呢?必无此理!可怜那吃斋念佛的人,满心想去升天堂,白费钱、白磕头,空望了一场,下了地狱,再不能出来。论佛老、玉皇、菩萨等,活着的时候,他没有信认天主,就是叛逆天主的人,死後自己也不能升天堂,也下了地狱,难道说他能送人升天堂,替人破地狱么?”

第十四节 天堂地狱之境况

又问:“打破地狱、送升天堂,是和尚道士的乱言,不可信,但不知道真天堂真地狱的事,请你与我说明。”

答曰:“是天主至公至善,故造了天堂,为赏善人。天堂在天上,极光明,至广大,狠美妙。天堂的真福,是永远的;天堂的快乐,是比不来的。凭那聪明的人,想出来的奇乐,都加在一人身上,与天堂的丝毫福乐,也是比不得的。又天主至公至义,造了地狱,为罚恶人。地狱在地中心,最幽暗,是个黑火坑。地狱里的火,是永远不灭的,猛烈至极;又有最利害的刑罚,加苦地狱内的恶人,其苦永远了期。人若到了地狱,想要出来进教、守规矩、立功劳、升天堂,是万万不能够了。因为人死不过一次下了地狱,就是永远受苦,再没有更改了。”

第十五节 当从理而非从众

又问:“天主教的人少,我们人多,请问从众,倒不好么?”

答曰:“惟论道理真假,不论人数多少。从来善人少,恶人多,善人也该学恶人么?今人大半,不查来历,不分邪正,从众妄行。见敬佛老的人多,就敬佛老;见敬关羽的人多,就敬关羽;见敬观音的人多,就敬观音。但遇有人劝他恭敬天主,他听见天主二字,心里就不耐烦。他见了泥土木像,亦不管青黄赤白,亦不问姓名出处,糊里糊涂,就跪下叩拜。此等人背弃造万物的真主,反要恭敬不认的古人,好象那酒醉的人,把生身父母不去认得,反将一个不认识的外人,认为父母,孝顺恭敬,岂有此理么?天主教人,亦该随众如此乱行么?”

第十六节 天教不敬假神

又问:“奉教人为何不敬神道?”

答曰:“俗人所敬的是假神,都是前朝死过的人。天主是至尊无对的大主,是个真神。我们奉教人一心敬他,可说不敬神么?论佛老、菩萨等,都是父母所生,各有朝代、年月、地方、姓名,生在世上,活了几十年,都已死了。自己尚不能保自己不死,何能保佑别人呢?今所敬的泥土木像,都是古人的像,此死像不能赏人一些福,免人一些祸,敬他有何益处?”

第十七节 朝廷无权封神

又问:“佛、老、菩萨等,虽然都是前朝古人,但朝廷已封了他们为神,何得说不是真神呢?”

答曰:“朝廷只能管世上的事,不能管世外的事;能封活人做官,不能封死人为神。若朝廷有封神的权,为何不将他的祖宗,都封了神?因祖宗都有爱子孙的心,若果多封了神,一定都要保佑其子孙万年千载坐天下。况且朝廷能封官,也能使官;倘能封神,当也能使神。若国内有地方反乱,可差一个所封的神,到那反乱地方,把乱党都勦灭了,岂不便么?为何以前的朝廷,不使所封的神,勦灭乱党,乃将天下失与别人?又封下的神,为何不保佑国家呢?若果然成了神,必能保佑国家,能保佑而不保佑,岂不是忘恩的神么?我们要敬忘恩的神做甚么?若说不能保佑,恭敬他有何益呢?”

第十八节 天主以永福赏信徒

又问:“奉教人恭敬天主,天主该赏他们世福,何外教人多富贵,奉教人多贫苦?”

答曰:“俗说家贫显孝子,国乱显忠臣。奉教人恭敬天主,为知恩报本;非恭敬天主,为得世上的福乐。若有人奉教,专为得世福,就算不得恭敬天主的人了。就如儿女孝敬父母,为得家产;如父母没有家产给他,他就不孝敬,这等儿女,是孝敬家产,非孝敬父母,岂不是忘恩的逆子么?若奉教人,不论富贵贫苦,都恭敬赞美天主,就发显是天主的良民孝子。论外教人多享世福,这亦有深意,因他们虽然不恭敬天主,但其中做好事的亦不少。天主至公,无善不赏,故赏他们世福。天主等待他们回心报本,若至死不回头,天主方显义怒,罚他们永苦。今我想一想,天主既不用世间虚假的福乐,为赏恭敬他的人,定有身後的永远真福,为赐他们的。奉教人有如此盼望,岂不造化?由此就明白外教人在世享福,奉教人在世受苦,都是天主的仁慈公义。”

第十九节 毋因规诫而不敬天主

又问:“今我明知天主是万物的真主,世人都该恭敬。但怕进了教,难守规诫?”

答曰:“怕守规矩,不进教,不恭敬天主,好像那些逆子,听人讲劝孝亲,他就说果然儿女该尽孝,但因尽孝难,就不照顾父母。父母欢喜难过、冷热饥饿,他总不管,如同与他无干。这样的儿女,忘了生养的恩,其罪重大,难免公罚。世人受了天主无穷的恩,若不恭敬天主,岂不是弃了根本,失了仁义么?他不管天主所命的、所禁的事情,自以为是。爱做的事,他就做;不爱做的事,他就不做。这样的人,忘了天主生造的恩,其罪重大无比,免不了天主要罚他在地狱,受永远无尽的苦。下了地狱,说地狱的苦难受,想要出来进教,一心恭敬天主,也是万万不能够的事了。由此就知世人不可忘恩,且不可说规诫难守。论天主教的规诫,各人依靠天主扶佑,尽力遵守,就不难了。”

第二十节 规诫在《进教问答》

又问:“世上不可不守规诫,我也情愿守的。请你与我说明进了教,该守几条规诫?”

答曰:“规诫条数不多,请看《进教问答》,就能明白。如有不明白处,我再与你说明。”

第二十一节 供献非敬神

又问:“人家都烧香敬佛老等神,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在家、或在庙供献。天主教人都不做,偏要恭敬天主,为何如此古怪?”

答曰:“奉教人知恩报本,恭敬造天地万物的真主,是尽人的大本分。你们拜前朝死过的人,实在毫无解说。那佛、老、菩萨都是别人家的祖宗,与你们无干,要敬他做甚么?又你们所敬假神的礼节,大不合理,令人可笑。你们听一听我说个明白。人人都知道神比人尊贵,如人比牛马尊贵,故不可待人如待牛马,也不可待神如待人一样。如有人请客坐席,客到席位,主人家穿上衣服,戴上大帽子,对客作揖,请客坐席。岂知桌上预备几十斤谷草,二三升麦子,一大桶黑豆水。主人家请客饮食,客人必怒,急起就走,恨主人待他如牛一样,世上还有如此待人的礼么?既知不可以待牛者待人,更不可以待人者待神。俗人摆下酒肉等物献神,谁不知道神无口腹,你们把吃的东西,献他做甚么?如此供献,岂不是大轻慢神么?把人吃的东西献神,好像摆牛吃的草料请客人,这样供献,明明不是敬神,正是胡闹而已。况且将此食物,自己吃了干净,这算是敬神的礼么?”

第二十二节 毋以邪俗敬祖先

又问:“你们天主教不敬祖先,总不上坟。父母死了,不烧香、不焚纸,这岂不是你们大不孝么?”

答曰:“烧香、焚纸、摆供等类,都是虚假的事,故奉教人不以虚假的欺哄父母。论烧纸等类,我想你们亦不信是孝亲的正理。为什么呢?你看下流光棍,都算忤逆不孝,因他不听父母的命,他虽年年上坟祭祖,你们总不说他是个好人。又因他平素不照顾父母,父母死後,虽烧纸、摆供、磕头,你们也不说他是个孝子,明白了。今有人当父母生时,不尽孝道;等父母死了,才显其孝道,真为古怪。常见父母死後,他的儿女拿上几个饼子、几张纸、几炷香,在父母棺材前一烧,再磕几个头,就夸张自己尽了孝道,这岂不是令人可笑么?况酒肉为死人无用,若有酒肉,当在生前奉养;明知父母死後不能吃,把酒肉摆设,名为孝敬父母,真是为自己吃,这岂不是大胆欺哄父母么?更有可笑的事;常见有人,为得孝子的好名,摆设礼拜,花费银钱,把房屋田产典卖个干净。老婆娃子,忍饥受饿,借钱做债,後来还不起,要帐的骂他祖宗三代,这就是你们礼拜祖先的下落。到了埋葬的日子,叫上一个骗饭吃的阴阳先生,拿上一把刀,在地下剁三下,把父母捻出来,锁上门,怕父母回来。请问你们的父母,犯了甚么罪,拿刀斫他?怎么得罪了你们,忍心把门关上,不许父母进来?世上还有这样孝道公?忤逆的事来,反说天主教人不孝敬父母,不敬祖先,难道奉教人,也该随此邪俗么?论奉教人,有孝敬父母的严命,敢不尽孝么。父母在世,理当孝敬,听从其命,学好行善,上爱天主,下爱众人。到父母死後,按正理埋葬,常求天主赏他们的灵魂,速升天堂,这是孝敬父母的正理。难道说奉教人不以真礼孝敬父母么?”

[1] 今底本,共42面,藏于法国巴黎尚蒂宜耶稣会图书馆(Bibliothèque des Fontaines)。

本文由汉语基督教研究网[ChineseCS.cc]—汉语基督教文献馆[CCT.ChineseCS.cc]发布。该文章由本站收集、整理、录入!请勿他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支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