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祭制撮言

ChineseCS 清初天主教评论216字数 4341阅读14分28秒阅读模式

《礼记》祭制撮言

Chinese Christian Texts from the Roman Archives of the Society of Jesus ( Edited by Nicolas Standaert & Adrian Dudink, 2002,PROCURA GENERALIZIA DELLA COMPAGNIA DI GESU)

Vol.10,54(105-114)礼记祭制撮言(夏玛第亚)

 

《礼记》祭制撮言(p.105B,封面)

 

《曲礼》第四叶云:

“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荘。”[1](此言以供给。谓奉祭祀者,即如供给世人日用一般。注云,祭以养为主也。)[2]

 

《曲礼》第八叶云:

“食飨不为概。”[3](注云,食飨,是奉亲延客。及祭祀之类,皆是,不为概量。顺亲之心,不敢自为限节也。此亦是事死、事生,同此一个道理也。故俱以飨言之。)

 

《檀弓》第三十一叶云:

“祭器,人器也。”[4](此言祭祖宗者,纯用世人食飨之器。即为事死如事生之义也。)

 

《檀弓》第六十叶云:

“既丧(注:应为葬,参见注释)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5](此言葬亲之后,不忍一日相离于亲,即于本日,设为虞祭之食。不曾见死者来飨也。然因自己报本反始之念,不忍吾亲相离于食也。上古以来,至于今日,俱依此礼。无有敢废之者,亦是事死如事生之义也。)

 

《王制》二十九叶云:(p.107B)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备而兼用之。”[6]

(此言养老者,亦用祭祖宗者之飨礼也。飨礼者,待尊客,即如奉祭一般,牲用全体而不食。爵中荐醴而不饮,立而不坐。飨生人者,即如奉祭一般也。飨生人,既用全牲,非谓生人,能擅生物之权也。然以全牲奉祭者,亦非谓死者,有生物之权矣。)

 

《礼远》第四十四叶云: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7](此言中国上古未有火化吹焚之时。燔黍者,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也。捭豚者,擘分豚肉,加于烧石之上,而熟之也。污尊者,掘地为坑,以盛水也。抔饮者,以手掬之而饮也。蒉桴者,博土块,为击鼓之椎也。土鼓者,筑土为鼓也。上古人心无伪,谓我人类,可以食之,则亦可以如此。而致敬于鬼神也。此亦事死如事生之心也,此乃上古初立祭祀之始也。)

 

《礼运》第五十叶云:

“傧鬼神。”[8](注云,傧者,接也。接宾以礼曰傧。接鬼神亦然。此亦可见奉祭,亦如接宾之礼矣。)又云,(p.108A)

“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效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效地,降于祖考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9](此言圣人,所以立为祭祀之政者,无非有所效法而已。天子祭天地,是要天子效法乎天,以布命于天下也。效法乎地,能以生物为心,而养民也。诸侯祭山川,是欲诸侯之效法山川,能利万民之用也。大夫祭五祀,是欲大夫,效法门户窥堂,各司其事,而不相乱也。士人祭祖考,事欲士民之思慕其亲,而知尊尊之义,亲亲之仁也。夫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故圣人用礼之政如此,惟能安上治民,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

 

《礼运》第五七叶云:

“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祭山川,所以傧鬼神也。祭五祀,所以本事也。”[10]

(注云,天子致尊天之礼,则天下知尊君之礼矣。天子亲祀后土,使天下知报之礼矣。人君以子礼祭亲,所以达仁义之教于下也。傧礼鬼神而祭山川,本诸事为也。祭五祀,是使礼教之四达也。)

 

《礼器》第十叶云:(p.109 B)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11]

(大夫祭礼,当用少牢,谓用全体之羊而祭也。今既不用羊而用豚,是因贫而不能备物也。且用豚,而不能用全体之豚,而止用豚肩。用豚肩者,用豚之前蹄也。用豚肩者,当以俎承之,而今乃承之以豆。豆乃至小之器也。而豚肩尚且不能遮满其豆,则为豚肩之极为至小者矣。晏平仲者,齐大夫也。大夫祭其先人,尚且不能全具牲体。可知中国祭礼,不是必要杀牲以为祭矣。岂曾敢谓祭祖之礼,而以上杀之权,属之祖父者耶?)

 

《郊特牲》第二十三叶云:

“春飨孤子。”[12](此是燕飨死难者之子孙,乃是生人也。可知燕生人者,则有飨礼矣。中庸亦云,宗庙之飨,则是飨生者言飨。而祭死者亦言飨也。然则祭礼飨礼,同是飨也。事死如事生矣。)

 

又四十四叶云:

“岂知神之所飨,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13](是不能知祖之曾食否也。不过尽我敬死如敬生之心矣。)

 

《玉藻》第八叶云:

“惟飨野人皆酒。”[14](谓劳赏农夫之燕。野人无文也,使之醉饮,不妨矣。若是燕飨诸侯大夫,则止酌醴而不饮也。即如奉祭之饮矣。)(p.110A)

 

《乐记》第五叶

“食飨之礼,非致味也。”[15]

(注云,食飨,禘祫之重礼,不是极滋之美,而祭主于报本反始也。此是兼祭祀燕客,而皆言食飨,燕生人者曰食飨。祭死人者亦曰食飨,可知祭祀,止是事死如事生之义矣。无他意也。)

 

《乐记》第二十二篇云: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16]

(此言祭享朝聘之礼乐也。合祭与享而兼言之。注云,万物本乎天,故先王制为郊天之祭。明有天道也。人本乎祖,故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此反其所自始也。应氏云,祭享朝聘,皆报情而反始。)

 

《祭法》第七叶云: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17]

(此言设立祭祀之意,专为崇德报功。如待生人之有功劳者,则以朝会聘享之礼以优待之也。生人在世有功者,则有燕飨以优待之。死人有功而没世者,则有祭飨,以优待之也。)(p.111B)

 

《祭义》第三十六叶云:

“惟圣人为能飨帝。孝子惟能飨亲。飨者向也。向之然后能飨之焉。”[18]

(此言飨者祭也。向者爱也。惟圣人有爱天之心,而后能祭天焉。惟孝子有爱亲之心,而后能祭亲焉。此言惟能爱者,乃能祭之。是亦事死如事生之意也,故不言祭而言飨也。)

 

本叶又云: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飨之必乐,罢祭必哀。”[19]

 

《祭义》第四十四叶云:(注:与原文有出入,参见注释。)

“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复古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心之服自此始。故听其命令,迩服其教训,且速也。”[20](古人制为祭礼,专为思念父母生我之恩,养我之恩,教我之恩,教我之恩。非谓死者,能保佑后人也。)

 

《祭义》第五十二叶云:(p.112A)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21]

(明堂者,乃是诸侯朝见天子之堂叶。祀乎明堂,是祭天也。太学,即如今之学宫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食养老也。先贤,乃是古人之有德者。祀先贤于西学,食奉其祭而敬重之也。耕籍,是天子亲耕籍田,以供祭也。朝觐,是诸侯朝于天子也。天下之人,若见天子致祭于天,是知天子,不忘上天生人生物知恩。因思自己,也当思念父母生我之恩,而孝敬之也。故曰所以教诸侯之孝也。天下之人,若见天子,尊见老年之人,设为燕飨之礼以待之,便知天子敬重老人如此也,因思自己,也当学这敬重老人矣。故曰所以教诸侯之弟也。天下之人,若见天子,致祭于古之有德者,便知天子爱此有德之人,则我亦当修德,而为天子所爱也。故曰所以教诸侯之德也。天下之人,若见天子躬耕籍田,以奉祭祀,便知养人事神,俱是重此五谷也。天子尚且躬耕,我等敢不努力耕田,以养亲耶?故曰所以教诸侯之养也。天下之人,若见诸侯每年朝觐天子,乃知天子为人所当尊者,自己也当降服于天子,而为其臣仆矣。故曰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是说不以言语教之,而以身之所行者教之也。言教为小,行教为大矣。)

 

《祭统》五六叶云: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养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养。”[22](p.113B)

 

《坊记》篇第二十六叶云:

“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23]

(《郊特牲》篇云:“飨帝于郊。”[24]是言祭天也。又云:“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25]是言两君相见之礼也。又云:“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26]是言腊祭也。《坊记》篇云:“故大飨废夫人之礼。”[27]此大飨,乃是言两君相见之大飨也。《礼器》篇云:“大飨,其王事欤?”[28]此大飨,乃是言宗庙之祫祭也。观于全部礼记,言奉祭者曰飨。言待宾者亦曰飨。可知中国祭祀,只是一件事死如生之理矣。生之礼,夫飨礼者,原是待宾之礼也。其礼极隆,即如祭死者一般,有半体之俎,有全体之俎,遍豆脯醢,无不毕具,俱因来人忙迫,未及缮写,嗣容全抄,奉寄。)(p.114A)

 

[1] 参见《礼记·曲礼上第一》:“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2] 原手写稿是竖排小写以表注释,本整理稿用括号表示,下同。

[3] 参见《礼记·曲礼上第一》:“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茍訾,不茍笑。”

[4] 参见《礼记·檀弓上第三》:“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5] 参见《礼记·檀弓下第四》:“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

[6] 参见《礼记·王制第五》:“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

[7] 参见《礼记·礼运第九》:“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

[8] 参见《礼记·礼运第九》:“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

[9] 参见《礼记·礼运第九》:“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民之治也。”

[10] 参见《礼记·礼运第九》:“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

[11] 参见《礼记·礼器第十》:“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

[12] 参见《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

[13] 参见《礼记·郊特牲第十一》:“腥肆爓腍祭,岂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

[14] 参见《礼记·玉藻第十三》:“凡尊必上玄酒,唯君面尊,唯飨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棜,士侧尊用禁。”

[15] 参见《礼记·乐记第十九》:“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16] 参见《礼记·乐记第十九》:“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

[17] 参见《礼记·祭法第二三》:“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适士及庶人,祭子而止。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18] 参见《礼记·祭义第二四》:“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者,乡也。乡之,然后能飨焉。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君牵牲,夫人奠盎。君献尸,夫人荐豆。”

[19] 参见《礼记·祭义第二四》:“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文王与?”

[20] 参见《礼记·祭义第二四》:“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谓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二端既立,报以二礼。”

[21] 参见《礼记·祭义第二四》:“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冕而揔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

[22] 参见《礼记·祭统第二五》:“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明荐之而已矣。不求其为。此孝子之心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23] 参见《礼记·坊记第三十》:“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24] 仅见于《礼记·礼器第十》:“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25] 参见《礼记·郊特牲第十一》:“灌用臭也,大飨,尚腶修而已矣。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

[26] 参见《礼记·郊特牲第十一》:“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27] 参见《礼记·坊记第三十》:“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阳侯犹杀缪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28] 参见《礼记·礼器第十》:“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大飨其王事与!”

本文由汉语基督教研究网[ChineseCS.cc]—汉语基督教文献馆[CCT.ChineseCS.cc]发布。该文章由本站收集、整理、录入!请勿他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支持!

继续阅读